根据国家标准GB1354-2009《大米》的规定,我国稻米按类型分为籼米、粳米和糯米三大类,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烹饪适应性。
籼米:身型细长的“南方米”
籼米是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,米粒通常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,外观呈半透明状。它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,一般在20%-30%之间,这使得煮熟后的米饭相对松散、颗粒分明,口感偏硬。籼米适合制作炒饭、煲仔饭等需要粒粒分明口感的美食。常见的籼米品种有泰国香米、印度香米等。
粳米:圆润饱满的 “北方米”
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,米粒一般呈椭圆形,长度一般在5-6毫米,呈半透明或透明状。其支链淀粉含量较高,口感偏黏,煮出来的米饭黏性适中,口感柔软且富有弹性,吃起来香甜可口,是家庭日常煮饭的常见选择。粳米适合煮粥、做寿司以及蒸煮米饭。粳米的品种繁多,如五常大米、盘锦大米等。
糯米:黏黏糯糯的 “特殊米”
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,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,籼糯米米粒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,粳糯米米粒呈椭圆形,两者外观均呈乳白不透明,在北方也被称为 “江米”。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极高,几乎达到 100%,这使得它黏性极强。糯米常用于制作米酒、糕点、粽子、汤圆等传统美食。
此外,大米还可以按照种植方式分为普通大米、有机大米、绿色大米;按照加工精度分为精米、糙米等。糙米保留了米糠层和胚芽,营养更加丰富,但口感相对粗糙;精米则经过深度加工,口感更好,但部分营养成分有所流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