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米的等级标准

2025-08-25

‍我国大米根据国家标准(GB 1354 - 2018),主要分为一级、二级、三级和四级四个等级。


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大米的加工精度、碎米含量、不完善粒含量、杂质含量等指标。


加工精度


一级大米的加工精度最高,背沟无皮,或有皮不成线,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%以上;


二级大米背沟有皮,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%以上;


三级大米背沟有皮,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%以上;


四级大米背沟有皮,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%以上。


碎米含量


碎米是指长度小于同批试样完整米粒平均长度三分之四、留存1.0mm圆孔筛上的不完整米粒。


一级大米碎米总量(小碎米加大碎米)不超过10.0%,其中小碎米不超过1.0%;


二级大米碎米总量不超过12.5%,小碎米不超过1.5%;


三级大米碎米总量不超过15.0%,小碎米不超过2.0%;


四级大米碎米总量不超过20.0%,小碎米不超过3.0%。



不完善粒含量


不完善粒是指受到损伤但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,包括未熟粒、虫蚀粒、病斑粒、生霉粒和糙米粒等。


一级大米不完善粒含量不超过3.0%;


二级大米不超过4.0%;


三级大米不超过6.0%;


四级大米不超过8.0%。



杂质含量


杂质包括筛下物、磁性金属物、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等。


一级大米的杂质含量不超过0.20%,其中糠粉不超过0.10%,矿物质不超过0.02%;


二级大米杂质含量不超过0.25%,糠粉不超过0.15%,矿物质不超过0.02%;


三级大米杂质含量不超过0.30%,糠粉不超过0.20%,矿物质不超过0.03%;


四级大米杂质含量不超过0.35%,糠粉不超过0.25%,矿物质不超过0.03%。



一般来说


等级越高的大米,加工精度越高,外观品质越好,但营养成分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流失;


等级较低的大米,保留了较多的营养成分,但外观品质相对较差。